隨著中吉號帶著老班盆、班盆莊園班盆系列闖出茶業(yè)江湖,這個老寨的故事才逐漸被揭開……
班盆、邦盆和班章的區(qū)分劃界
市面上常見的班盆和邦盆有什么區(qū)別?班盆、班盤和邦盆,只是漢字音譯上的區(qū)別,指代同一個位于云南西雙版納勐海縣與布朗山鄉(xiāng)交接地帶,距老班章寨僅2公里多的拉祜族村寨。
班章與班盆都是一片古樹茶區(qū),老班章的東北面茶區(qū)面積較大,幾乎和班盆老寨的拉祜族古茶樹連成一片,這里是整個大班章茶區(qū)分界線最模糊的地方。
在行政區(qū)劃上,班盆屬勐混鎮(zhèn)賀開村委會,地理位置上,卻與賀開古茶園遙遙相望,與班章緊緊相依,被歸于布朗山茶區(qū)。二者距離如此之近,拿什么做分界線?
當?shù)厝朔Q“班盆河”的河流,將班章和班盆兩個茶區(qū)隔斷開,讓姊妹花生生分離。這條河同樣供給著雙方土壤的水分與營養(yǎng)物,除了植被與海拔的細微區(qū)別(僅差100米),二者在鮮葉、茶質、口感和茶氣上都難辨高下。
班章與班盆的分界,一百米的差距造成市場幾乎十倍的價格差距。越來越多人在追逐真假難辨的老班章之時,將目光投向了班盆,看到了它的獨特光芒。
班盆老寨和班盆新寨
班盆寨一般被稱為班盆老寨,之所以有個“老”字,是因為曾經統(tǒng)居的班盆寨被迫分開。
原先班盆寨位于大班章茶區(qū)唯一的水庫——娜達姆(也譯為“那達勐”或“納達勐”)水庫的上游,娜達姆水庫是整個布朗山茶區(qū)飲用水的主要來源。在此久居的班盆寨村民根據(jù)后來出臺的《地表水源、飲用水保護條例》要求,班盆寨村民需要搬遷至下游,部分村民往下移了一段距離又定居下來形成新寨,原先上游的寨子便成了班盆老寨。
其實班盆寨未進行行政意義的分割,茶園也未隔開,因此班盆老寨或班盆新寨在種茶、制茶方面并無區(qū)別,不像老班章與新班章涇渭分明。
葫蘆兒女馴化的福祿茶
生態(tài)環(huán)境孕育的鮮葉原料是基礎,打理茶園、懂茶愛茶的養(yǎng)護人是塑型。班盆是拉祜族村寨。拉祜的詞語解釋: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拉祜族又被稱作“獵虎的民族”。他們在茶葉還不值錢的時候就以農耕和狩獵為生,擅于種茶、熱愛飲茶。
班盆寨中的茶樹據(jù)說是遷徙而來的拉祜族先輩種下,有部分為布朗先民“古濮人”栽培。在剛接手半廢棄茶園時,種茶方式是傳統(tǒng)的“順山坡,棵對棵,挖穴播種”,20世紀60年代后才在茶葉科技人員指導下科學種茶、養(yǎng)茶、護茶。
種茶為生的拉祜族擁有先進的種茶、馴茶經驗,他們從麗江、大理、普洱一路遷徙而來,凡拉祜族居住過的古寨都有古茶樹,拉祜族是個擅于種茶的民族,在班章茶王樹因病減產時,班盆古樹茶園卻一直與森林和諧共生、挺拔繁茂。
到過拉祜族村寨的朋友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葫蘆的印記。拉祜族常自稱“朋雅佩雅”,意為“葫蘆的兒女”,葫蘆就是他們的圖騰。
專于茶、熱愛茶的葫蘆兒女,將茶注入福祿綿延萬代,掌握著“讓茶不一般”的秘訣。班盆緩慢低調地發(fā)展著,等待深山茶人的造訪。中吉號的班盆茶事,正傳不日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