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個市場行為都是陽光向上的,那么市場一定會朝著健康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而實際上市場在某一個大的時間范圍內總是有起有落的,好的營銷推廣方式能讓市場呈現(xiàn)增長的一面,而一些錯誤的營銷方式則會讓市場出現(xiàn)下跌的一面。這里,就聊一聊當前一些錯誤的市場運作方式會對未來市場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
普洱茶升值這是普洱茶市場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升值源于茶客對茶品質的追求,在普洱茶具有金融屬性之前,一款普洱茶的升值大約是這樣的情形:茶客買一片或者一提茶回去,喝著感覺非常不錯。然后把這個茶在圈子里傳播開,因為過去普洱茶圈子非常小并且相對封閉。然后這個圈子里的人紛紛購買這款茶,由于那時候一款普洱茶的產量都很小,因為普洱茶可以被久存,價格也比綠茶、紅茶便宜許多。很多茶客經(jīng)常以件為單位購買,這樣就會出現(xiàn)供不應求,茶客加價購買的情況。
這種模式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弊端的,無論是廠商,還是中間的茶商,乃至最末尾的炒家。他們都是從茶客最終會為炒高的產品埋單來進行以上市場行為的。普洱茶市場現(xiàn)在已經(jīng)呈多元化的態(tài)勢,信息高度透明。茶客已經(jīng)有能力做到用最少的錢買到最物有所值的普洱茶,一些沒有經(jīng)過炒作的山頭茶在市場上已經(jīng)比較被容易找到。茶客最終會購買被層層炒高的產品這一結論已經(jīng)被打破,用不了太久,這種模式就會走到死胡同。
對于廠商,他的產品已經(jīng)很久沒有落地了。對于莊家和小茶商,他們已經(jīng)很久沒賣過真正意義上的普洱茶了。對于炒家,打死他們也不會喝手里可能為他們帶來大量回報的普洱茶的。如果拋開市場細節(jié),我們看這種模式能看到什么:廠商買來原料做出來的產品最后成了一堆沒人會喝也沒人愿意喝的產品。莊家和分銷商以及炒家手里囤積了數(shù)以千噸的茶葉。而整個環(huán)節(jié)流通的錢要么被廠商拿來買原料,要么成為支撐這種模式的宣傳支出。最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是根本無法長時間維持的,因為茶本身沒有進入實際消費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根本沒有進入到真正喝以及存普洱茶人的手中。而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的所有人最后賺錢的目標都是真正喝以及藏普洱茶的人。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最后茶客接盤,這種模式一定會崩塌。
現(xiàn)在很多茶企都喜歡把普洱茶的金融屬性看做是普洱茶的第一屬性,然后只做莊家、經(jīng)銷商、炒家的生意。并且把這種模式當做發(fā)展品牌的立足點,雖然此時這種模式還能帶來大量的收益,不過本質還是龐氏騙局的變種。有朝一日一旦雪崩,其結果就和美國的次貸危機一樣,會有很多從事這種模式的普洱茶品牌倒下
這樣的情況一出現(xiàn),很多茶莊老板嗅到了中間的商機。一款茶如果在茶客中間受歡迎的程度比較高,就會從其他同行那里把貨先收購過來,進一步加劇這款茶在市場上的稀缺度,此時茶客在購買這款普洱茶,加價的幅度要比第一階段高出不少。
當市場發(fā)展到這個階段,這種營銷模式還算是風險較小的。因為市場最后的落腳點是茶客,而不是茶商或是經(jīng)銷商。這些茶被茶客買回去,最終基本都是要被喝掉的。這種市場模式在往下發(fā)展,風險就比較大了。
當廠商看到了自己的產品可以賣出配貨價高出許多,當許多做產品到貨銷售的茶商看到同行賺取的利潤,都開始加入到這種賺錢方式的行列。廠商方面,一邊增加產品的出貨量,一邊又根據(jù)市場價格提高配貨價。有實力的茶商成為莊家,做一批茶的大股東,成為茶價第二次升高的推手,緊接著實力較弱的茶商從大茶商那里進貨,成為茶價第三次升高的推手。最后,一群炒客又從實力較弱的茶商那里買入,成為茶價的第四次升高的推手。這個時候,莊家又會從炒家那里高價買入少量超高的產品,進行新一輪的循環(huán)。然后這樣循環(huán)多次之后,一款只值幾千塊一件的普洱茶被推至上萬甚至更高的價格。最后,當莊家折騰完這一款茶之后,繼續(xù)換下一款茶。